嘉汇优配交易 关于盈亏平衡、规模化进度,小马智行彭军这样回应
2025上海车展期间,小马智行首发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嘉汇优配交易,三款第七代Robotaxi家族量产车型也首次集体对外亮相,开启量产征程。
小马智行搭载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方案的Robotaxi车型拥有100%车规级零部件,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较前代下降70%、平台化适配设计的三大亮点,并成为全球首个基于车规级芯片实现L4级全场景无人驾驶能力的系统方案。
目前基于小马智行PonyWorld 世界模型技术基座,小马智行L4级 Robotaxi车队已经实现50万小时全场景、全天候、全无人运营,其安全性比人类驾驶高出10倍。
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、CEO 彭军在发布会上表示:“2025年是Robotaxi量产元年,也是小马智行Robotaxi量产计划——昆仑计划成果落地的一年。”此次小马智行携手丰田、北汽、广汽三家车企的三款Robotaxi首次集体亮相,共同推进 Robotaxi 前装量产。
2023年8月,小马智行与丰田中国、广汽丰田宣布投入10亿元成立合资公司骓丰智能科技,基于丰田铂智4X合力打造首款第七代Robotaxi车型。
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、CTO 楼天城在阐述小马智行基于强化学习范式首创的PonyWorld世界模型时表示,“即使完美复刻人类顶尖司机的驾驶行为,也无法满足 L4级自动驾驶对安全性的苛刻要求——因为机器需要理解‘为什么’而不仅仅是‘怎么做’。”
PonyWorld 世界模型具备三大核心能力:生成场景和传感器数据、高度逼真的仿真以及驾驶行为的多维度评估。基于世界模型的工厂能力,车载模型能够学习驾驶意图和决策,逐步建立对复杂驾驶情境的理解和应对能力,最终实现全场景、全天候的无人驾驶。这为即将到来的Robotaxi规模化运营,提供了可自我迭代的技术基座。
谈技术发展:
主要难点是打磨细节
近段时间,小马开通了从广州市中心相应地点往返广州白云机场和广州南站,以及大兴机场、北京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的自动驾驶示范路线。
在接受南方+记者采访时,彭军表示,过去一年多时间里,政策越来越开放,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,新的场景被解锁。有几点趋势和变化:第一,政策上,对于一些可控场景在逐渐开放,稳步前进;第二,技术的发展达到了可以应对更复杂的场景,如交通更加繁忙的场景。
嘉汇优配交易
彭军说,对自动驾驶企业来说,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,花时间打磨,所有的难点都是一些细节了。比如如何去做量产,此次发布的三款车,在量产过程当中如何保证质量、降低成本;如何让用户上下车变得更方便,用户体验更好;企业运营效率提升、成本下降等等。好处就是,没有很多事情是完全做不到的,基本上要做的都是细节。
受小米汽车事故影响,不少车企针对智驾修改了传播口径,尤其是对L3、L4级自动驾驶趋于更谨慎。
彭军认为,从L2到L3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,甚至比L4到L5定义更复杂,因为L2、L3是一个“人机共驾”的过程,比如,L2还是辅助驾驶,人是第一责任人,L3之后是“人机共驾”,什么时候是车来负责,什么时候是人来负责?什么样的场景,比如说高速可以车辆接管,本地通勤是人来开?如果高速上突然下大雨了,是人开还是车辆负责?很多边界还不够清晰。
在彭军看来,技术上实现不见得有多难,但关键是要厘清边界到底在哪,反而L2和L4是清晰的,一个是人负责,一个是机器(车辆)负责,L3级还需要更多时间打磨和完善法规。
谈世界模式:
以仿真提升数据丰富度
车展期间,小马智行提及世界模型技术基座。彭军对此解释,车辆在道路上遇到的一些复杂场景不够多,或者频次不够高,需要用大规模仿真来提升数据的丰富度。世界模型建立了一个仿真世界,可以加入很多不合规的车辆、行人的行为,从而提升应对能力。
那么,数据还会成为一家自动驾驶企业的壁垒吗?彭军对此回应表示,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认为数据量会成为自动驾驶的壁垒,关键是如何收集长尾数据或有意义的数据,而且在这些数据当中,学习和提升价值是有意义的。就像大模型,最后也不是以数据的大小为壁垒,而是数据的丰富度,以及在数据中学习的能力才是壁垒。
但这不意味着路测没有意义。他说,一方面,有一些场景可能是世界模型里想象不到的,需要通过路测来丰富世界模型。二是研发出来的新的算法、新的模型,需要通过路测来验证。
谈合作模式:
共同研发紧密模式
在小马智行公布的第七代自驾系统,成本有了大幅度降低,那么,小马智行与丰田、北汽、广汽展开的合作是怎样的?
彭军对此认为,这不是简单的车辆和供应商的关系,可以想象为它是一个共同研发或者共同开发的紧密模式。小马智行和这三家车企的技术团队,经常坐在一起做各种车辆的适配。不是把传感器往车上一放就可以的,这涉及车辆的通信,乃至具体的传感器放在什么位置,怎么做耐久性验证,等等。
和以往不同的是,此前自动驾驶车辆基本上是后装,即车辆下线后再做改装,而第七代产品其实大部分已经做到了前装,实现了传感器、冗余系统在汽车产线上改装,包括车内的屏、电脑、总成、布线都已经在产线上完成,以此可以做到成本更低、质量更好、集成度更高。
彭军表示,目前这三款车已基本上在试生产,到夏季就可以开始常规化生产。
谈盈亏平衡:
预计在2028年实现
去年,小马智行成功上市,将如何看待接下来的融资环境?
彭军表示,自动驾驶融资环境最低点应该是在前年下半年到去年下半年,此后有一定升温。随着广义自动驾驶的发展,更多赛道、更多细分领域也有新的发展,就Robotaxi而言,头部公司也基本实现了上市,包括地平线、文远等。接下来更多是二级市场的对接问题。
从一级市场来看,低速重货、矿山车辆依然都有一些融资进来,但整个行业的爆发期还没有到来,后续随着规模化的到来,投融资会更热。
针对盈亏平衡话题,彭军也做了回应。他认为,这取决于车辆的上量程度,预测在2028、2029年左右,小马智行车辆规模应该能达到盈亏持平,但这和车辆数量的推进完全相关。
多少数量才算规模?彭军判断,在一个城市中,现有的出行市场达到10%左右的数量,可能会真正形成网络效应。从现有投放来看,当下还是一个商业模式验证过程,北京、广州等城市已经有了过百辆的规模。今年量产下线之后,小马智行将会很快“铺量”,在北上广深等城市,形成足够的密度,让自动驾驶变成一个出行方式,而不仅仅是体验。
南方+记者 郜小平嘉汇优配交易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